“ 内容摘要: 艾菊,菊科、菊蒿属多年生草本,茎常无毛:无营养短枝。茎生叶多数,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,裂片卵形、线状披针形、斜三角形或长椭圆形,全缘或有浅齿或半裂呈三回羽状分裂,羽轴有节齿; ”
艾菊,菊科、菊蒿属多年生草本,茎常无毛:无营养短枝。茎生叶多数,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,裂片卵形、线状披针形、斜三角形或长椭圆形,全缘或有浅齿或半裂呈三回羽状分裂,羽轴有节齿;
叶绿或淡绿色,有极稀疏毛,下部茎生叶有长柄,中上部茎生叶无柄。头状花序排成稠密伞房或复伞房花序:草质,边缘白或浅褐色窄膜质,先端膜质扩大,外层卵状披针形,中内层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全部小花管状,冠缘浅齿裂。花果期6-8月。
茎及头状花序含杀虫物质,可作杀虫剂。菊蒿花钮扣状,黄色;叶形略似柠檬,味苦,鲜叶用於沙拉。鲜叶或乾叶作调味剂,特别用作肉禽类及英国淡色啤酒的调味品;乾叶可当茶用或用于百花香罐。
有毒植物: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,其毒性为全草有毒。可因误食过量的菊蒿油和用叶子当茶饮用而引起人中毒。牲畜误食也可中毒。人畜中毒症状为震颤、口吐白沫、强烈痉挛、扩瞳、脉搏频数而微弱、呼吸困难,最后心脏麻痹而死亡。
生长习性:艾菊生于山坡、河滩、草地、丘陵地及桦木林下,海拔250-2400米。艾菊适应性强,耐旱、耐瘠薄,对土壤要求不严。耐寒性较差,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应覆土护根,以利越冬。
种子发芽困难,芽率低,播前应用30℃温水浸种8-12小时,并搓去表面黏膜。苗床一定要注意整细整平,播后覆少量细土,并盖地膜保温保湿。当幼苗长至6-8片真叶时即可移栽,盆栽、地栽均可。缓苗后主茎高15厘米时摘心,促发侧枝株高30厘米时即可采收。
栽培要点:日照充足通风良好,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,有利生长。艾菊株高30CM时可撒肥料,让叶子及茎干充分生长,因特殊叶形及特殊需要银色色彩,近年来常被花艺老师拿来作花材。
艾菊适应性强,耐旱、耐瘠薄,对土壤要求不严。耐寒性较差,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应覆土护根,以利越冬。种子发芽困难,芽率低,播前应用30℃温水浸种8-12小时,并搓去表面黏膜。
苗床一定要注意整细整平,播后覆少量细土,并盖地膜保温保湿。当幼苗长至6-8片真叶时即可移栽,盆栽、地栽均可。缓苗后主茎高15厘米时摘心,促发侧枝株高30厘米时即可采收。
艾菊的病害防治
1、叶斑病又叫叶枯病、褐斑病、白粉病等,下部叶片发病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黄色或紫褐色病斑,后期转暗褐,病斑中心下陷,严重时全叶发黑干枯,悬挂茎杆上。 防治方法:初冬清除枯叶、病叶;选择抗病强品种;菊苗到成品期间喷施3次菊必治或多菌灵、代森锌、百菌清等,交替喷施。
2、病毒病叶片多皱缩畸形,出现花叶,植株矮小,生长不良或开花畸形等。 防治方法:控制病虫害传染,如红蜘蛛、白粉虱、叶蝉等;及时清除病株;用健壮脚芽和茎条繁殖;进行脱毒或热处理,也可组培脱毒等。
3、长管蚜其为体型很小而软的刺吸性害虫,褐色而有光泽,危害嫩芽、幼芽及花,影响植株生长开花。防治方法:经常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败叶,减少越冬蚜虫;保护天敌,如七星瓢虫、食蚜虻、草蛉等,每15天喷施一次毙克、金吉尔等。
4、绿盲蝽主要危害嫩叶。成虫体长5.0毫米至5.5毫米,黄至浅绿色。 防治方法:灯光诱捕;若虫孵化期喷敌敌畏1500倍,每10天喷药一次。
5、蛴螬为金龟子幼虫,生活于土壤中,啃食幼苗。体白色,肥胖质软,头部橙黄或褐色,腹部末端向腹弯曲呈“C”字形。
防治方法:冬季深翻土地,堆放毒饵(用鲜草或豆拌锌硫磷10001)诱杀或清晨人工挖捕,也可用锌硫磷原液约250克适当稀释,均匀灌溉水中。成虫出土盛期可用锌硫磷1000倍喷射地面,或用新鲜带叶树枝蘸氧化乐果600倍液傍晚插入花圃的土壤中,借以诱杀成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