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禾雀花簇串状花穗,直接长在藤蔓上。其花形酷似雀鸟,吊挂成串有如禾雀飞舞。花五瓣,白色或淡绿,每年3~4月下旬开花。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中国广东五邑地区的就非常有名。 ”
禾雀花为蝶形花科藤本植物,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,通常有白花油麻藤,花白色;美叶油麻藤,花紫色;常绿油麻藤,花深紫色等几种,为蝶形花科油麻藤属木质藤本植物。簇串状花穗,直接长在藤蔓上,因其形肖似禾雀而得名。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中国南方地区均有栽培。
禾雀花簇串状花穗,直接长在藤蔓上。其花形酷似雀鸟,吊挂成串有如禾雀飞舞。花五瓣,白色或淡绿,每年3~4月下旬开花。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中国广东五邑地区的就非常有名。
形态特征:禾雀花簇串状花穗,直接长在藤蔓上,因其形肖似禾雀而得名。原产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中国南方地区均有栽培。禾雀花有五瓣,多为白色,也有粉色、紫色,甚至紫黑色,花盛开时如小鸟振翅欲飞。
白色禾雀花被采摘后两三个小时就会变成褐色,更像禾雀。如果不小心损伤了花瓣,便有像鲜血一样的红色汁液流出,因此被世人称奇,且闻名中外。禾雀花的花期较短,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3月至4月下旬开花,花期40天左右。由于禾雀花四季常青,且开放时繁花似锦,所以颇具观赏价值。
簇串状花穗,直接长在藤蔓上。其花形酷似雀鸟,吊挂成串有如禾雀飞舞。花五瓣,白色,每朵花似一只小鸟。花开在藤蔓上,吊桂成串,每串二三十朵不等,串串下垂,有如万鸟栖枝,神形兼备,令人叹为观止每年3~4月下旬开花。花瓣淡绿色,有两块花瓣会卷拢成翅状,风情万种、十分迷人,颇具观赏价值。
生长习性:禾雀花喜欢湿润或半燥的气候环境,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50~70%,空气相对湿度过低时下部叶片黄化、脱落,上部叶片无光泽。禾雀花由于它原产于亚热带地区,因此对冬季的温度的要求很严,当环境温度在8℃以下停止生长。
花开的季节,禾雀花吊挂成串,直接长在藤蔓上,每串二三十朵,由一青绿色小藤串连,盛开时,古藤老树下挂满禾雀花,酷似千万只禾雀栖息于林中浓荫下,蔚为奇观。远看禾雀花,还以为真的是一群禾雀藏身在花藤中。
白色的禾雀花,如果采摘下来两三小时后就会变成褐色,就更加似禾雀了。如果不小心损伤了花瓣,便有红色的汁液流出来,就像血液一般,显得更加神奇。
禾雀花一般都在清明前后开花,花期40天左右。禾雀花一般都是只开花,而不结果。禾雀花较喜光,向阳地开花繁茂,半遮荫地开花亦多,忌荫蔽;喜肥沃湿润土壤,适生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。
禾雀花的作用用途
观赏价值:由于禾雀花四季常青,每逢清明节前后繁花似锦,吊挂成串犹如禾雀花飞舞,颇具观赏价值,因此最宜于做公园、庭院等处的大型棚架、绿廊、绿亭、露地餐厅等的顶面绿化;
适于墙垣、假山阳台等处的垂直绿化或作护坡花木;也可用于山岩、叠石、林间配置,颇具自然野趣。顶面绿化时,前期应注意设立支架、人工绑扎以助其攀援。
禾雀花的文化背景
相关传说:新会棠下镇乐溪村后小蓬莱山上(现已划归江门市蓬江区)的公坑寺(天成寺)有奇花,名“禾雀花”。其藤粗过人臂,攀缠于其他树上,如挂秋千,如晒罗带,苍劲盘曲,蔓延公坑寺周围三四十亩地。
其花大小如禾雀,一串串挂于树间,绵连不断。每串二三十朵,由一青绿色小藤串连,酷似千万只禾雀栖息于林中浓荫下。花呈米黄色,有四瓣,花托似雀头,并且有两个如眼睛的黑点。正中向阳一瓣如雀背,侧两瓣如雀翼,底瓣后伸如雀尾。
花房内有一撮细长略弯的花蕊,人们称之为“内脏”。若不经意碰损某一部分,伤痕即出现微量似血的液体,令人顿生怜悯之情。摘一朵完整的花搁置两小时后,即变成褐色,与真禾雀毛色一样。每年清明前后,禾雀花开,如万千只鸟栖息树上,蔚为壮观。
禾雀花一般开花不结实,解放以来只有1961年结过豆荚。据老农说,禾雀花每30年结子一次。鲜花是鲜甜可口的时菜,晒干可作清凉药品。据说,公坑的禾雀花是广东禾雀花的发源地,有700年的历史。古刹奇花,流传不少神话故事。
相传明代有一位云游僧,云游到小蓬莱山,见这里翠林深幽,风景甚佳,就将一颗带来的种子种在禅院前。种子发芽,生成藤蔓,长出酷似禾雀的花朵,成为传统的最佳观赏地。公坑漫山遍野的藤蔓都缘于这棵禾雀花。
又有传说,一天,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到公坑寺,看见一群一群的禾雀(麻雀)飞到稻田里偷吃稻谷。农夫拿着扫帚从这边赶,禾雀飞到那边吃;从那边赶,禾雀飞到这边吃。
农夫眼巴巴地看着大群禾雀啄食他半年辛苦种出来的粮食,痛心疾首,呼天抢地。而顽皮的禾雀反而叽叽喳喳地嘲笑农夫无能,互相打闹雀跃。铁拐李见此情景,觉得这群禾雀太顽皮、太过分了。
便随手从山边址下一条山藤,使出法术,把禾雀全捆绑住,一串一串的挂在树上,只准它们在青黄不接的清明前后飞出来。从此,这里再没有禾雀偷吃稻谷了,而公坑也多了一种禾雀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