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马缨丹,别称:五色梅、五龙兰、如意草、五彩花、臭草、臭金凤、五雷丹、五色绣球、变色草等,客家人称之为绵鼻公花,花美丽,我国各地庭园常栽培供观赏。马缨丹的根、叶、花作药用,有清热解毒、散结止痛、祛风止痒之效; ”
马缨丹,别称:五色梅、五龙兰、如意草、五彩花、臭草、臭金凤、五雷丹、五色绣球、变色草等,客家人称之为绵鼻公花,花美丽,我国各地庭园常栽培供观赏。马缨丹的根、叶、花作药用,有清热解毒、散结止痛、祛风止痒之效;可治疟疾、肺结核、颈淋巴结核、腮腺炎、胃痛、风湿骨痛等。
形态特征:马缨丹花序直径1.5-2.5厘米;花序梗粗壮,长于叶柄;苞片披针形,长为花萼的1-3倍,外部有粗毛;花萼管状,膜质,长约1.5毫米,顶端有极短的齿;花冠黄色或橙黄色,开花后不久转为深红色,花冠管长约1厘米,两面有细短毛,直径4-6毫米;子房无毛。马缨丹全年开花。
马缨丹单叶对生,揉烂后有强烈的气味,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长3-8.5厘米,宽1.5-5厘米,顶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心形或楔形,边缘有钝齿,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,背面有小刚毛,侧脉约5对;叶柄长约1厘米。
马缨丹是直立或蔓性的灌木,高1-2米,有时藤状,长达4米;茎枝均呈四方形,有短柔毛,通常有短而倒钩状刺。马缨丹果圆球形,直径约4毫米,成熟时紫黑色。
生长习性:马缨丹常生长于海拔80-1500米的海边沙滩和空旷地区。性喜温暖、湿润、阳光充足的环境,喜光,耐干旱,不耐寒,适宜生长温度20-25℃,冬季越冬温度应不低于5℃,在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较好。耐修剪,中国长江以北多作盆栽。
马樱丹的病害防治
灰霉病:病菌先从花瓣的尖端侵入,发病后,病部呈水渍状,发软,褪色,失去光泽,最后花瓣变褐腐烂,花朵脱落。在潮湿的条件下,病部表面产生灰色的霉层。
病原:灰葡萄孢(Botrytis cinerea Pers.),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、丝孢纲、丝孢目。病部的灰色霉层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。分生孢子梗直立,褐色,有隔膜,顶部呈树状分枝,分枝顶端膨大成球形。分生孢子聚生于分生孢子梗顶部,呈葡萄穗状。分主孢子卵形或椭圆形,无色至淡色,单胞,大小9-16×6-10微米。此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3℃左右。
传染途径:病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。翌春产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,侵染危害。低温高温,通风不良,利于病害的发展。此病在温室发生较多。
防治方法:注意通风,降低湿度,可减轻病害的发生。及时摘除病花,集中烧毁或深埋于土中,以减少病源。病害发生初期,可喷1:1:200波尔多液,可50%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或50%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每两周1次,喷药次数因发病情况而定。
叶枯线虫病:叶片受线虫侵入后,叶色变淡,并有淡褐色斑点,以后逐渐加深到几乎黑色。随着病斑扩大,因受主、侧脉限制而成为角状斑。严重时整个叶片枯死、卷缩,并沿茎杆下垂。大部分线虫在轻微变色区,已变成深褐色或黑色的叶片上只有少量线虫。
病原:病原线虫为(Aphelenchoides sp.)属线虫纲、滑刃线虫属。雌虫体长0.8-1.3毫米,雄虫体长0.7-0.9毫米。头部先端钝化,尾部尖钝。
传染途径:叶枯线虫在根部及周围土壤,病株残体和野生寄主上越冬。就是在极小的残叶上,也可在土壤中存活6-7个月。叶枯线虫全部发育过程都在受侵组织内完成,条件适宜时(22-25℃,温度足够),从卵发育到健叶接触传染,远距离靠人为传带病叶、花、茎、扦插条以及土壤等。从叶上气孔侵入。
加强检疫:不让叶线虫及其繁殖材料传入无病区。园艺防治:盆栽用土要禁用病土和草多的土;改进浇水方法,最好不要淋浇,并尽可能保持叶面干燥,盆花安放要有适当空隙,不使叶子相互接触。
药剂防治:可用15%涕灭威颗粒剂,每平方米盆土5-6克,或直径为25百米左右的盆用药2-3克深入土中。或使用3%的呋喃丹,每盆3-5克深入土中。也可在危害期用50%杀螟松乳剂、50%杀线酯和50%西维因可湿性粉1000倍液叶面喷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