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荷包牡丹叶丛美丽,花朵玲珑,形似荷包,色彩绚丽,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,也适宜于布置花境和在树丛、草地边缘湿润处丛植,景观效果极好。因叶似牡丹叶,花类荷包,故名“荷包牡丹”。 ”
荷包牡丹原产中国、西伯利亚及日本,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。茎直立,稍向外开张,高30至60cm,并有根块茎。叶对生,有长柄,为二回三出复叶,略似牡丹叶。在北京地区4、5月开花。
成偏居一侧的总状花序,下垂。萼片两枚,早落。花瓣四片,外方一对红色,基部囊状;内部一对白色,伸出于外方花瓣之外,鸡心状,颇似荷包形。因叶似牡丹叶,花类荷包,故名“荷包牡丹”。
形态特征:荷包牡丹的花优美,长2.5-3厘米,宽约2厘米,长为宽的1-1.5倍,基部心形;萼片披针形,长3-4毫米,玫瑰色,于花开前脱落;外花瓣紫红色至粉红色,稀白色,下部囊状,囊长约1.5厘米宽约1厘米。
具数条脉纹,上部变狭并向下反曲,长约1厘米,宽约2毫米,内花瓣长约2.2厘米,花瓣片略呈匙形,长1-1.5厘米,先端圆形部分紫色,背部鸡冠状突起自先端延伸至瓣片基部,高达3毫米,爪长圆形至倒卵形,长约1.5厘米,宽2-5毫米,白色;
雄蕊束弧曲上升,花药长圆形;子房狭长圆形,长1-1.2厘米,粗1-1.5毫米,胚珠数枚,2行排列于子房的下半部,花柱细,长0.5-1.1厘米,每边具1沟槽,柱头狭长方形,长约1毫米,宽约0.5毫米,顶端2裂,基部近箭形。果未见。荷包牡丹的花期4-6月。
生长习性:荷包牡丹喜光,可耐半荫,性强健,耐寒而不耐夏季高温,喜湿润,不耐干旱。荷包牡丹宜富含有机质的壤土,在沙土及黏土中生长不良。
荷包牡丹的病害防治
叶斑病:症状发病初期,叶面出现黑褐色小斑点,而后扩大成不规则轮纹,最后生出黑色霉斑。发病原因: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物病害。
是由真菌、细菌、线虫引起的主要病害。病菌多数靠气流、风雨传播,有时也靠昆虫传播。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。叶斑病发生于雨量较大、降雨次数较多、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。
防治方法:合理施肥浇水,通风透光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;发病前喷洒0.5%~1%波尔多液进行预防;发病初期,感病轻时,及时摘除病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侵染病源;
发病初期喷洒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每隔10~15天喷1次,连续喷洒3~4次;发病期间喷洒50%多菌灵1000倍液或80%代森锌500~800倍液、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。
介壳虫: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,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。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,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伤害;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,还会出现叶片泛黄、提早落叶等现象,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。该虫的排泄物“蜜露”常引起煤污病发生,使叶片枝条变为黑色。
发病原因:通风不好、见光较少、过于密植及施肥不当都可发病。预防措施:注意通风,增加光照,适当摆放,不要密植,增加肥水的管理,勤修剪,注意预防。
防治方法:以利用天敌为主,药剂为辅。主要天敌昆虫有大红瓢虫、澳洲瓢虫、小红瓢虫和红环瓢虫等。这些瓢虫夏季食量大、繁殖快,可大量消灭介壳虫。冬季或早春掌握在新孵若虫较多时间用药较为适宜。
选用50%杀螟硫磷乳油1000~1500倍液或80%敌敌畏乳油1000~1~500倍液、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~1500倍液喷雾防治;冬季在介壳虫休眠期用波美1%石硫合剂喷雾防治。
荷包牡丹的作用用途
观赏价值:荷包牡丹叶丛美丽,花朵玲珑,形似荷包,色彩绚丽,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,也适宜于布置花境和在树丛、草地边缘湿润处丛植,景观效果极好。
荷包牡丹的文化背景
命名由来:荷包牡丹的种加词spectabilis意为“艳丽的”,属名Dicentra出自希腊语,意为“双花距的”,而荷包牡丹的每一个中文名都有其独特的来历。荷包牡丹的花语是答应追求、答应求婚,这源于民间的流传有关荷包牡丹得名的美丽传说“玉女思君”。
璎珞牡丹则是取其璎珞般的外形。鱼儿牡丹是古人所赋,出自宋朝诗人周必大的《咏鱼儿牡丹并序》:“鱼儿牡丹,得之湘中,花红而蕊白,状似双鱼,累累相比,枝不胜压,而下垂若俯首然,鼻目可辨,叶与牡丹无异,亦多二月开,因是得名。”
“花嫔”出自周必大《咏鱼儿牡丹》:“天教姚黄主芳菲,合有宫嫔次列妃。玉颈圆瑳宜粉面,霞裙深染学翚衣。枝头窈窕鱼双贯,风里翩跹凤对飞。莫把根苗方芍药,留春不似送将归。”
铃儿草则是源自明成祖朱棣与马铎的对联“风吹不响铃儿草,雨打无声鼓子花。”(秘传花镜)鱼儿牡丹(宋周必大诗),活血草、土当归(纲目拾遗),鱼儿牡丹(花镜),荷包花、耳环花(湖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