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红背桂为大戟科常绿小灌木,因其叶背为红色得名。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观叶、观花植物,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,常用为盆栽,置于窗台、阳台或庭园,也可入药。 ”
红背桂为大戟科常绿小灌木,因其叶背为红色得名。是一种实用价值较高的观叶、观花植物,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地区,常用为盆栽,置于窗台、阳台或庭园,也可入药。
形态特征:红背桂的叶对生,稀兼有互生或近3片轮生,纸质,叶片狭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6-14厘米,宽1.2-4厘米,顶端长渐尖,基部渐狭,边缘有疏细齿,齿间距3-10毫米。
两面均无毛,腹面绿色,背面紫红或血红色;中脉于两面均凸起,侧脉8-12对,弧曲上升,离缘弯拱连接,网脉不明显;叶柄长3-10毫米,无腺体;托叶卵形,顶端尖,长约1毫米。
红背桂的花单性,雌雄异株,聚集成腋生或稀兼有顶生的总状花序,雄花序长1-2厘米,雌花序由3-5朵花组成,略短于雄花序。雄花:花梗长约1.5毫米;苞片阔卵形,长和宽近相等,约1.7毫米。
顶端凸尖而具细齿,基部于腹面两侧各具1腺体,每一苞片仅有1朵花;小苞片2,线形,长约1.5毫米,顶端尖,上部具撕裂状细齿,基部两侧亦各具1腺体;红背桂的花期几乎全年。
生长习性:红背桂不耐干旱,不甚耐寒,生长适温15-25℃,冬季温度不低于5℃。耐半阴,忌阳光曝晒,夏季放在庇荫处,可保持叶色浓绿。要求肥沃、排水好的沙壤土。
红背桂的栽培技术
盆土选择:各种质量的盆都可以用,而以种植在通透性较好的土陶中生长最佳,但置于室内欠美观,可外套一个瓷盆,或是直接用宜兴盆、塑料盆或瓷盆栽种,在盆底垫一层5厘米到8厘米厚的碎砖或碎硬塑料泡沫,增强其透气滤水,以防烂根。
培养土宜选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沙质壤土,可用腐叶土和菜园土等量混合后,再加10%-20%的河沙或珍珠岩为好。2年翻盆换土一次,并随着植株的长大而换用大一号的盆,忌用大盆种小苗,否则不仅生长不好,还有烂根的危险。
水肥管理:背桂喜湿润,但忌涝。在生长期要常浇水,保持盆土偏湿润,但忌渍水,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而降低温度。室内栽培可用一只较大的盘子托在盆下,常向盘中注水,使之自然蒸发,达到小范围增降温的效果。
冬季7天-10天浇一次水即可,以偏干一些为好,过湿易烂根,过干植株失水,叶黄脱落,甚至死亡。种植或翻盆换土时,可适时施些复合肥作底肥,生长期半月左右施一次含氮磷钾的复合肥即可,花期可加喷两次0.2%的磷酸二氢钾溶液。盛夏和冬季不施肥。
适宜环境:红背桂是亚热带植物,喜温暖,亦稍耐寒。它喜半阴,喜散射光,而忌强光直射,故在室内宜置于空气流通,而较明亮的客厅、书房的窗台附近,置于与视线平行或略高一点的地方,能同时看到叶的两面,则观赏效果更佳。
室外的植株宜放在大树下或北墙下,如被强光直射,叶易焦枯,失水观赏价值。同时应注意无论任何季节,也无论室内外,如过阴则生长不良。冬季应移入室内,置于能接受直射光的窗口前,保持室温在0℃以上,可安全越冬。
修剪分枝:桂虽能自然分枝,但为使其树形美观,还需要适当修剪,春季结合修剪,将剪下的老枝条作插穗,6月下旬至7月可剪取少许上年的老枝和当年春季萌发已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,长10厘米-15厘米,将下中叶片剪掉,蘸VB12或硫磺粉、生根粉。
插入无肥料的素砂土,浇水后,置于阴处,常向叶面喷水保湿,1月左右可生根,再过1月即可带土移栽定植。此外栽种四五年以上的大丛植株,可于春季翻盆换土时,采用分株繁殖法,将植株从根部连接处用利刀切割分为数盆栽种即可,但忌分得过小,每盆至少要有3株-5株直立茎。
红背桂的病害防治:红背桂常见炭疽病、叶枯病和根结线虫病危害。炭疽病、叶枯病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,根结线虫病可施用3%呋喃丹颗粒剂进行防治。
红背桂的毒性:红背桂会分泌促癌物质,此物不仅全身上下带毒,连种过此类植物的土壤也都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的激活成分。红背桂属促癌变类植物,可诱发鼻咽癌和食管。红背桂乳汁毒性较大,含有激活EB病毒的物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