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冬珊瑚的中小型盆栽。果熟期正值元旦,春节期间,陈设于厅堂几架、窗台上,可增加喜庆气氛。冬珊瑚果实鲜红色,经冬不落,为秋、冬季观果的好材料,也可布置花坛。 ”
冬珊瑚,现名珊瑚豆(Solanum pseudocapsicum L. var. diflorum (Vell.) Bitter)。直立小灌木,多分枝成丛生状,作1-2年生栽培。株高30-60厘米。叶互生,狭长圆形至倒披针形。
夏秋开花,花小,白色,腋生。浆果,深橙红色,圆球形,直径1-1.5厘米。花后结果,经久不落,可在枝头留存到春节以后。现如今栽培有矮生种,株形矮多分枝。浆果,种子小,果形为广椭圆球形,前端尖。
形态特征:冬珊瑚的花序短,腋生,通常1-3朵,单生或成蝎尾状花序,总花梗短几近于无,花梗长约5毫米,花小,直径约8-10毫米;萼绿色,5深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,端钝,长约5毫米,花冠白色,筒部隐于萼内。
长约1.5毫米,冠檐长约6.5-8.5毫米,5深裂,裂片卵圆形,长约4-6毫米,宽约4毫米,端尖或钝;花丝长约1毫米,花药长圆形,长约为花丝长度的2倍,顶孔略向内;子房近圆形,直径约1.5毫米,花柱长约4-6毫米,柱头截形。冬珊瑚的花期4-7月,果熟期8-12月。
生长习性:冬珊瑚多见于田边、路旁、丛林中或水沟边,海拔1350-2800米地区常见,600米地区也有分布。冬珊瑚喜阳光、温暖、耐高温,35℃以上无日灼现象。
不耐阴,也不耐寒,不抗旱,炎热的夏季怕雨淋、水涝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在肥沃疏松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上生长旺盛。萌生性强。不耐寒,北方盆栽观赏需入温室越冬。
冬珊瑚的繁殖方式:播种或扦插繁殖
播种时间为春季3-4月,扦插繁殖于春、秋季均可进行。繁殖多用播种法。冬季采收成熟的种子漂洗后晒干,第二年清明前播种,少量繁殖可在花盆里进行,将种子均匀撒在上面,覆上一层薄土,然后在水盆里浸透水。
为保持湿润,花盆口要盖玻璃或塑料薄膜,这样一周左右便可发芽,待长出新叶时,可分苗移植。如要大量育苗,可用苗床播种,种后用细孔喷壶喷透水,以后见干再喷,保持湿润即可,移栽后施一次薄肥,并放在光照充足处。
在夏秋季生长期,也可采用扦插繁殖,且有较高的成活率。扦插时,剪取(或疏剪)长约8~10厘米带有顶芽的生长枝条(如有花蕾将其摘除),按常规法扦插,保持苗床或盆土湿润。
定期向扦穗的顶芽、顶叶喷洒水雾,气温在18~28℃之间,约经10天便可成活。若扦插苗根须发达,植株低矮,适宜培育成小型的观果盆花。秋季扦插后,冬季就可欣赏到红艳艳的累累果实。
冬珊瑚的病害防治:盆栽的冬珊瑚夏季高温时易患炭疽病,主要为害叶片,也可为害茎部,症状有两种:一种是发生于时片上,发病初期叶片上呈现圆形病斑,由圆形红褐色转为灰白色,后转黑褐色并产生轮纹排列的黑点,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。
此病发生于叶缘和叶尖,严重时叶子枯黑死亡。病原为真菌病害,病菌以菌丝体在寄生残体或土壤中越冬,老叶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病,6-7月间发病较快,雨季发病较重,新叶从8月开始发病。盆花放置过密,叶片相互交叉容易传病,但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。
病害防治:选用抗病优良品种。发病初期剪除病叶及时烧毁,防止病菌扩展蔓延,避免放置过密及当头淋浇,并经常保持通风透光。③、发病初期喷洒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-800倍液或75%百菌清500倍液。
虫害防治:冬珊瑚虫害以蚜虫为主,体积小,绿色或黑色,常群集在多种花卉嫩枝叶上刺吸营养。防治方法:用40%的氧化乐果乳液油2000倍液或50%敌敌畏乳油1500-2000倍液喷雾。
冬珊瑚的采摘保存
种子采收:收获部位为冬珊瑚的浆果。通常在每年10~11月间,集中将已经成熟的果实摘下,放置数天,然后浸入水中,搓破果肉,水选出种子,再把它们捞出晾干。
分级:所采收的种子应该在保证本种净度、正常含水量、无异物污染之前提下进行分级:一级种子的萌发率≥98%;二级种子的萌发率≥95%;三级种子的萌发率≥92%。在使用时,各级种子的萌发率允许低于相应标准的5%。
包装:冬珊瑚的种子粒径中等,千粒重4.0克。多采用防潮的纸袋作为内包装;印有说明的纸袋作为外包装。注意在操作时勿与其他等级的种子弄混。批发装:内盛种子200~300克;零售装:内盛种子0.01~0.02克。
保鲜管理:可以将种子置于干燥避光、通风良好、环境温度在10~15℃之处进行贮藏。存放期限:按照上述方法处理,冬珊瑚的种子通常能够存放6~8个月而不致影响育苗。
园林用途:冬珊瑚的中小型盆栽。果熟期正值元旦,春节期间,陈设于厅堂几架、窗台上,可增加喜庆气氛。冬珊瑚果实鲜红色,经冬不落,为秋、冬季观果的好材料,也可布置花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