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缫丝花花朵秀美,粉红的花瓣中密生一圈金黄色花药,十分别致,黄色刺颇具野趣,适用于坡地和路边丛植绿化,也用作药蓠材料。小苞片2-3枚,卵形,萼片通常宽卵形,花瓣重瓣至半重瓣,淡红色或粉红色,微香,倒卵形,果扁球形,绿红色。 ”
缫丝花是开展灌木,高1-2.5米;树皮灰褐色,小枝圆柱形,有成对皮刺。小叶9-15,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,花单生或2-3朵,生于短枝顶端;小苞片2-3枚,卵形,萼片通常宽卵形,花瓣重瓣至半重瓣,淡红色或粉红色,微香,倒卵形,果扁球形,绿红色。
缫丝花分布于中国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西藏等省区,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。也见于日本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。缫丝花花期5-7月,果期8-10月。
形态特征:缫丝花是开展灌木,高1-2.5米;树皮灰褐色,成片状剥落;小枝圆柱形,斜向上升,有基部稍扁而成对皮刺。小叶9-15,连叶柄长5-11厘米,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,稀倒卵形。
长1-2厘米,宽6-12毫米,先端急尖或圆钝,基部宽楔形,边缘有细锐锯齿,两面无毛,下面叶脉突起,网脉明显,叶轴和叶柄有散生小皮刺;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,离生部分呈钻形,边缘有腺毛。
缫丝花花单生或2-3朵,生于短枝顶端;花直径5-6厘米;花梗短;小苞片2-3枚,卵形,边缘有腺毛;萼片通常宽卵形,先端渐尖,有羽状裂片,内面密被绒毛,外面密被针刺;花瓣重瓣至半重瓣,淡红色或粉红色,微香,倒卵形,外轮花瓣大,内轮较小;
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;心皮多数,着生在花托底部;花柱离生,被毛,不外伸,短于雄蕊。缫丝花果扁球形,直径3-4厘米,绿红色,外面密生针刺;萼片宿存,直立。
生长习性:缫丝花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,适应性强,较耐寒,稍耐阴,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肥沃的沙壤土为好。缫丝花多生于溪沟、路旁及灌丛中。
缫丝花的栽培技术:缫丝花栽培上保证充足肥水,于早春至初夏,每月施肥1次。注意适当疏剪和除去弯贴地面的枝条,以利通风透光。生长过程,基部及主干是易发徒长枝,第二年能萌发短花枝,并开花结实。
浇水:地栽缫丝花主要注意夏季干旱时要浇足水,尤其是孕蕾期和开花期一定保证供足水,同时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积水。
施肥:冬耕可施人粪尿或撒上腐熟有机肥,然后翻入土中,缫丝花生长期要勤施肥,花谢后施追肥1-2次速效肥。高温干旱应施薄肥,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,在施肥前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。
修剪:夏季修剪缫丝花主要是剪除嫁接砧木的萌薜枝花,花后带叶剪除残花和疏去多余的花蕾,减少养料消耗为下期开花创造好的条件。为使株型美观,对长枝可剪去1/3或一半,中枝剪去1/3,在叶片上方1厘米处斜剪。
若修剪过轻,蔷薇植株会越长越高,枝条越长越细,花也越开越小。冬季修剪随品种和栽培目的而定,修时要留枝条,并要注意蔷薇植株整体形态,大花品种宜留4-6枝,长30-45厘米选一侧生壮芽,剪去其上部枝条,蔓生或藤本品种则以疏去老技,剪除弱枝、病枝和培育主干为主。
缫丝花的繁殖方式:缫丝花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
播种:9月采种,可秋播或沙藏至翌年春播,一般播后20-25天发芽。种子可供育苗,但因种子培育较难成活,一般不建议使用种子进行培育。生产上多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,容易成活。名贵品种较难扦插。
扦插:早春或梅雨季节均可。扦插也称插条,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。用当年嫩枝扦插育苗,容易成活。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枝条作插穗。选好插穗后要精心处理。嫩枝插的插穗采后应立即扦插,以防萎蔫影响成活。
一般植物插穗的下面切口如沾一些刚烧完的草木灰,有防止腐烂的作用。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-25℃生根最快。温度过低生根慢,过高则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烂。所以,如果人为控制温度的条件,一年四季均可扦插。
自然条件下,则以春秋两季温度为宜。扦插后要切实注意使扦插基质保持湿润状态,但也不可使之过湿,否则引起腐烂。同时,还应注意空气的湿度,可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湿度,但要注意在一定时间内通气。
缫丝花的作用用途:缫丝花花朵秀美,粉红的花瓣中密生一圈金黄色花药,十分别致,黄色刺颇具野趣,适用于坡地和路边丛植绿化,也用作药蓠材料。缫丝花果实富含维生素B、P、及C,味甜酸,含大量维生素,可供食用及药用。
生食或制蜜饯、酿酒,药用能解暑消食,还可作为熬糖酿酒的原料。根皮、茎皮含鞣质,提制栲胶,根药用,能消食健脾,收敛止泻;叶泡茶,能解热降暑;种子可榨油。花朵美丽,栽培供观赏用。枝干多刺可以为绿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