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瓶子草属于瓶子草科瓶子草属植物,本属植物原产西欧、北美和墨西哥等地。因为它们的筒状叶内能分泌消化液,与其贮藏的雨水相混可促使陷入筒内的昆虫溃烂。也就是说,它们是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、黄蜂等昆虫的。 ”
瓶子草(Sarracenia)属于瓶子草科瓶子草属植物,本属植物原产西欧、北美和墨西哥等地。因为它们的筒状叶内能分泌消化液,与其贮藏的雨水相混可促使陷入筒内的昆虫溃烂。也就是说,它们是用叶子来捕捉和消化蚂蚁、黄蜂等昆虫的。
瓶子草是一种相对体形较大气质高雅的食虫植物,叶子成瓶状直立或侧卧,大多颜色鲜艳有绚丽的斑点或网纹,形态和猪笼草的笼子相似,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,受蜜汁引诱的昆虫失足掉落瓶中,瓶内的消化液与细菌会把昆虫消化吸收!
形态特征:瓶子草属的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,根状茎匍匐,有许多须根;叶基生成莲座状叶丛,叶瓶状,喇叭状或管状,瓶状叶有一捕虫囊,囊壁开口光滑,并生有蜜腺,分泌香甜的蜜汁,以引诱昆虫前来并掉入囊中。
囊壁光滑,内含消化液,可分泌消化酶将昆虫分解,然后由内壁的薄壁细胞构成的腺体分解出来的蛋白分解酶加以吸收;此外,瓶子草在秋冬季节会长出剑形的叶,这种叶片无捕虫囊,只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养分。
瓶子草的花为两性花,花序从叶基部抽出,为疏松的总状花序,由几朵大型的花共组,花芯由1盔状柱头,3~5室的子房和50~80条雄蕊组成,花黄绿色或深红色,花萼5片,位于花瓣的下方。果实为蒴果,内含多数细小种子,成熟时自动开裂并弹出种子。
瓶子草的栽培技术
种植要求:瓶子草属植物生长在空旷的沼泽湿地中,喜欢充足的光照,潮湿的土壤,不怕寒冷和较低的空气湿度,是一种易于栽培的食虫植物。喜温暖、湿润和半阴环境。不耐寒,怕干燥和强光。
瓶子草偏好较酸性的介质,可以将泥碳土、珍珠石、蛭石以1.5:1:1的比例混合后使用,加上木炭屑、干牛粪碎块为栽培材料,混合时应注意加水搅拌均匀,好让介质充分吸收水分。松软且为酸性的水苔也是很好的选择。
基质:瓶子草在生长季节较适合采用盆浸法种植,可使用1份泥炭,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的混合基质。休眠期需移出水盘,保持较干的状态,防止烂根。也可使用纯水苔、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粗沙的混合基质。
水份: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源,生长季节适合采用盆浸法种植以保持基质高湿度。湿度:瓶子草的空气湿度要求不高,只需保持在30%以上即可。温度:生长适宜温度20~30度,10度以下会休眠,可在0~38度下存活。
光照:瓶子草是喜光植物,可接受全日照,且光照可使植株颜色鲜艳,但夏季为避免高温,可适当遮阳。养份:在生长季节,使用通用复合肥等稀释四千倍喷施叶面或者灌入瓶子1/3高度,每月1~2次。
虽然瓶子草是生长在雨林的环境里,但是充足的阳光对瓶子草来说是有益的。大部分的猪笼草可接受2到4小时的阳光直射,或是6小时以上的明亮的散射光。长期在阴暗的条件下,叶笼形成慢而小,笼面彩色暗淡。
夏季要求高空气湿度和通风。如空气过于干燥,可在周围环境适当洒水加以调节,也可在植株下放置水盘、盆土表层覆盖水苔等。水分宜不含石灰质为佳。浇水要及时,平常需保持盆土湿润。
浇水的大原则是土壤湿润但不潮湿。浇水的时间可选在晚上,以避免水滴留在叶子上经阳光照射而造成叶子的烧伤。 捕虫叶呈囊状,叶笼颜色花纹美丽,大小不一,小的如拇指般大小,大的可以容纳300-400ml的水。
瓶子草不用特别施肥即可生长良好,而且施肥过多会造成肥伤,叶烧,甚至造成不结笼的情况。生长期用充分腐熟的牛粪水作追肥,每月1~2次。但要注意的是肥料如果淋在水苔上,水苔容易长藻类。
瓶子草属热带植物,不耐严寒,冬季低温期应注意防寒保暖,以便安全越冬。瓶子草的生长适温为25~30℃,3~9月为21~30℃,9月至翌年3月为 18~24℃。冬季温度不低于16℃,15℃以下植株停止生长,10℃以下温度,叶片边缘遭受冻害。
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。幼苗一般栽培 3~4年才能产生叶笼。常有叶斑病和介壳虫危害。叶斑病用50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。介壳虫用40%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。
日常养护
水肥管理:瓶子草偏好保水性佳、酸性的栽培介质。在过多养分的土壤会造成瓶子草的根部的坏死,可以直接使用水苔来栽培,水苔比较适合作为叶插或小苗的栽培介质。大株的瓶子草比较适合使用成本较低的泥碳土,可在泥碳土中加入少量的珍珠岩或是颗粒土,防止积水。
在原产地的瓶子草是生长在含沙的土地上,故也可使用沙和泥碳土混合而成的栽培介质。基质应于每年春天更换一次。在生长旺盛期,每隔3~4周施肥1次,食虫植物的根系极不耐盐,生长中用肥水较少,小苗种植二个月根系生长稳定后开始用肥,每个月用一次8000~10000倍肥水。
温度管理:瓶子草夏季所需温度应在21~35℃。瓶子草属植物均具有耐轻霜的能力,是一种需要冬眠的植物,在原生地其休眠期可长达5个月,因此人工栽培时,冬季应让其休眠,此时可减少浇水,并将其放置于低温环境(5℃的低温 )下,这样经休眠后至春暖期,其花序和叶片就会同时长出,1个月左右便可长成一株花叶俱美的盆栽。
湿度管理:瓶子草是一种湿生食虫植物,在野外可长年浸于沼泽地中生长,因此需要一个极湿的环境,其生长才会壮旺。在人工栽培时,小苗期需要较大湿度,需要90~100%,所以小苗期紫红瓶子草养护需要一个透明、通气罩子将其罩住,保湿;
大苗对湿度要求要低些,不要将它放在通风良好但不致于是强风吹袭的地方就能正常生长,由栽培介质表面蒸发的水蒸气所提供的湿度已经足够,除非是居住在较干燥的地区,或是长期将紫红瓶子草种在冷气房里,才有必要提高湿度。这时,可以将紫红瓶子草放在敞开的水族箱或塑胶槽中,便可维持紫红瓶子草周围的空气湿度。
光照管理:瓶子草需要充足的光照,笼子才会鲜艳靓丽,在充足阳光照射下,其地下土壤保持冷凉对它的生长十分有利。但休眠期,光照可减至最低或在完全无光环境下休眠。人工栽培时,每天应有6~8小时的阳光照射。
瓶子草的繁殖方式
分株:瓶子草会长侧芽,当长到足够大时,从母株上分离,单独栽培。
扦插:使用叶插或者根茎段扦插都能繁殖,可把叶子剪半从母株上剥下,斜插于洁净的基质上,或者将根茎切成2.5厘米一段,切口涂抹杀菌剂,平放于洁净的基质上,再在上面铺上湿水苔,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,约2个月左右可长芽。
播种:瓶子草的种子保存期限较长,可达3~5年,但发芽时间也较长,需2~4个月。播种前需低温冷藏(5度左右)1~2个月,并需保持种子潮湿,可用湿的餐巾纸包裹或者放于湿水苔中,为避免发霉,水苔与种子最好经过消毒。
并定时查看(也可不冷藏直接在冬季、或春季低温时播种);冷藏后播种适宜温度15~30度,种子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,表面不盖土或覆盖1~3毫米高的细泥炭或细粒赤玉土以帮助固定根系,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,1个月左右发芽(也有极少情况几个月甚至一年后发芽),种3~5年才能长到成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