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茅膏菜,喜欢生长在水边湿地或湿草甸中,茅膏菜是非常精致迷人的小型食虫植物,叶片上长有腺毛,能分泌粘液,外形象是挂满了露珠,晶莹剔透,能象粘纸一样把昆虫粘住,并消化吸收。 ”
茅膏菜,喜欢生长在水边湿地或湿草甸中,茅膏菜属植物有多种颜色,其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,茅膏菜花白色或带红色,总状花序。多年生柔弱小草本,高6~25厘米。根球形。
茎直立,纤细,单一或上部分枝。茅膏菜是非常精致迷人的小型食虫植物,叶片上长有腺毛,能分泌粘液,外形象是挂满了露珠,晶莹剔透,能象粘纸一样把昆虫粘住,并消化吸收。
形态特征:食虫植物,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,陆生或水生;茎的地下部位具不定根,常有退化叶,末端具或不具球茎,地上部位短或伸长。叶互生,常莲座状密集,稀轮生,通常被头状粘腺毛,幼叶常拳卷;
托叶存在或不存在,干膜质。花通常多朵排成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,稀单生于叶腋,两性,辐射对称;萼通常5裂至近基部或基部,稀4或6-7裂,裂片覆瓦状排列,宿存;花瓣5,分离,具脉纹,宿存;
雄蕊通常5,与花瓣互生,稀4或5基数的排成2-4轮,花丝分离,稀基部合生,花药2室,外向,纵裂;子房上位,有时半下位,1室,心皮2-5,侧膜胎座或基生胎座,胚珠多数,稀少数;花柱2-5,多呈各式分裂,少有不裂。蒴果室背开裂;种子多数,稀少数,胚乳丰富,胚直,小,花、果期6~9月。
生长习性:茅膏菜不能适应寒冷或暴晒等自然环境,对恶劣的环境没有很强的抵御能力,寒冷与炎热地带不适宜生存。另外由于茅膏菜根系很不发达,自身又缺少叶绿素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,它们获得了捕捉昆虫来补充体内的氮素等养分不足的奇特本领,这也是它们为什么需要捕虫的原因。
茅膏菜的栽培技术:茅膏菜属植物叶面密被分泌黏液的腺毛,当昆虫停落在叶面时,即被黏液粘住,而腺毛又极敏感,有物触及,便会向内和向下运动,将昆虫紧压于叶面。
当昆虫逐渐被腺毛分泌的蛋白质分解酶所消化后,腺毛重新张开在 次分泌黏液,故能常在叶片上见到昆虫的躯壳。这类植物本身有叶绿素,可以进行光合作用,但根系极不发达,因此靠捕食昆虫就能弥补其氮素养分的不足。
土壤气候:喜新鲜和湿润的空气。土壤以泥炭土加切碎的泥炭藓混合配成;但不宜碱性土壤栽培。
种植:种子繁殖,于冷室或温床内播种,撒播,不履土。出芽后用泥炭土进行分植,也可用扦插繁殖,用根扦插;切成小段,每段长1寸,平放在泥炭土中,保持温暖湿润,即生根出芽。茅膏菜品种多分布广,每个种群都有各自的特点,大多具有喜湿、喜光也耐阴的特性。
基质:一般可使用泥炭2份,珍珠岩或河沙1份的通用配方,也可使用纯水苔或纯泥炭,球根种群可使用颗粒土,如盆浸法种植可使用1份泥炭,1份珍珠岩或河沙混合。
水份:使用低矿物质浓度的水源,生长季节可保持基质较高湿度,适合采用盆垫底部供水,植株不宜经常喷水,以免使腺毛的“露珠”难以形成。休眠期需干燥些,但不能干透,防止烂根。
湿度:茅膏菜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%以上,较高的湿度能使腺毛的“露珠“更大,观赏性更佳。
温度:生长适宜温度15~25度,矮小种群、球根种群、温带种群在4~30度可保持生长,最低可承受0度的低温,30度以上多数会休眠。热带种群应控制在10~38度,冬季需保温。
光照:大多数茅膏菜喜欢光照,充足的阳光能使植株颜色鲜艳,但夏季强光为防止晒伤须遮荫,没有光照会使植株呈现绿色。
养份:在生长季节,使用通用复合肥等稀释五千倍喷施叶面,每月1~2次。施肥宁可薄肥勤施,切勿浓度过高,以免造成肥伤甚至肥死的严重后果,没有经验请勿随意施肥。 不建议采用投喂食物的方法提供养份,以免影响观赏性。
茅膏菜的繁殖方式
扦插:大多数茅膏菜都可使用叶插繁殖,把整片叶子从母株上切下,斜插或平放于洁净的基质上,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,约1个月左右可长芽。一些根、茎粗壮的品种,如叉叶、好望角、孔雀等也可用根段或茎段扦插,操作和和叶插相同。
冬芽:以矮小种群为主的一些品种,在冬季低温的刺激下,莲座状叶的中心会长出许多珠芽,俗称冬芽。等珠芽成熟后会脱落,这时及时采收(可用湿牙签拨取),采收后立即播种(珠芽不耐保存),可放于洁净的基质的表面,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,一般2周左右出芽。
播种:大多数茅膏菜开花后会自然结出许多细小的种子,也有个别品种如叉叶茅膏菜等需异花授粉后才能结种,种子一般可保存三年左右。播种时可直接撒于洁净的基质表面(切勿盖土)。
保持高湿度和明亮的光线,温度保持在25度左右,约一个月发芽。温带地区的品种需要低温刺激才容易发芽,可在冬季、春季播种,或播种后冰箱冷藏一个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