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 内容摘要: 活血丹为唇形科、活血丹属植物,多年生草本,具匍匐茎,上升,逐节生根。茎高10-20(30)厘米,四棱形,基部通常呈淡紫红色,几无毛,幼嫩部分被疏长柔毛。在除甘肃、青海、新疆及西藏外的地区均有分布。 ”
活血丹为唇形科、活血丹属植物,多年生草本,具匍匐茎,上升,逐节生根。茎高10-20(30)厘米,四棱形,基部通常呈淡紫红色,几无毛,幼嫩部分被疏长柔毛。在除甘肃、青海、新疆及西藏外的地区均有分布。
其味辛,性凉,即可口服,又可外用,具有利湿通淋、清热解毒、散瘀消肿等功效。生于林缘、疏林下、草地中、溪边等阴湿处,海拔50-2000米。除青海、甘肃、新疆及西藏外,全国各地均有分布;俄罗斯,朝鲜也有。
活血丹茎细,有毛。叶肾形至圆心形,长1.5—3厘米,宽1.5—5.5厘米,两面有毛或近无毛,背面有腺点。苞片近等长或长于花柄,刺芒状;花萼长7—10毫米,萼齿狭三角状披针形,顶端芒状,外面有毛和腺点;花冠淡蓝色至紫色,长1.7—2.2厘米。小坚果长圆形,长约2毫米,棕褐色。花果期4—6月。
活血丹各地常见,生长在较荫湿的荒地,山坡林下及路旁;除西北、内蒙外,全国各地均产。活血丹在除甘肃、青海、新疆及西藏外的地区均有分布。活血丹其味辛,性凉,即可口服,又可外用,具有利湿通淋、清热解毒、散瘀消肿等功效。
形态特征:叶对生;叶柄长为叶片的1.5倍,被长柔毛;叶片心形或近肾形,长1.8-2.6cm,宽2-3cm,先端急尖或钝,边缘具圆齿,两面被柔毛或硬毛。轮代站花序通常23花;小苞片线形,长4mm,被缘毛;
花萼筒状,长9-11mm,外面被长柔毛,内面略被柔毛,萼齿5,上唇3齿较长,下唇2齿略短,顶端芒状,具缘毛;花冠蓝色或紫色,下唇具深色斑点,花冠筒有长和短两型,长筒者长1.7-2.23cm,短筒者长1-1.4cm。
外面多少端凹入;雄蕊4,内藏,后对较长,花药2室;子房4裂,花柱略伸出,柱头2裂;花盘杯状,前方呈指状膨大。小坚果长圆状卵形,长约1.5mm,深褐色,长圆状卵形,长约1.5毫米,宽约1毫米,顶端圆,基部略成三棱形,无毛,果脐不明显。活血丹花期4-5月,果期5-6月。
生长习性:活血丹为喜阴湿环境,主要生于田野、林缘、路边、林间草地、溪边河畔或村旁阴湿草丛中;活血丹对土壤要求不严,但以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;适宜在温暖、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。
活血丹生于林缘、疏林下、草地中、溪边等阴湿处,海拔50-2000米。各地常见,生长在较荫湿的荒地,山坡林下及路旁;活血丹管理粗放,自我繁殖力强,喜光、生命力顽强。
不需要进行修剪,其形成更多的依靠自然。生于海参拔50-2000m的林缘、疏林下、草地上或溪边等阴湿处。也常生于田野、林缘、路边、林间草地、溪边河畔或村旁阴湿草丛中。
活血丹的养殖方法
栽培要点:活血丹栽培土质以湿润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,排水需良好。半日照或这光30%-40%生长旺盛。每1-2个月少量施肥1次。性喜温暖阴湿,生长适温为15-28℃。
活血丹属于虫媒传粉,种子成熟后可自然落地,但由于其匍匐茎逐节生根,无性养殖较为容易。人工建坪时可对匍匐茎切段扦插,一般2至3节为一段,不少于2节。夏季保证土壤水分。
10天左右即可生根,1个月左右即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。早春时节,活血丹紫色或粉色的小花点缀在绿叶间,填补了这一时期大部分草种还未返青的不足,为早春增添了几分色彩。
活血丹的繁殖方式:活血丹繁殖方法可用播种、分株或分切匍匐茎扦插种植,春至秋季为适期,一般采用种子和匍匐茎扦插繁殖。但因连钱草种子很小,不易采集,且幼苗生长缓慢,所以多采用扦插繁殖。
每年3-4月,将匍匐茎剪下,每3-4节剪成一段作插条。在畦面距边20厘米处各开1条浅沟,沟深6-8厘米,将插条按株距10厘米扦插在浅沟内,插条入土2-3节,插后盖一层薄土轻轻压实,浇定根水。
病害防治:活血丹一般很少有病害发生,生长期间主要有蛞蝓及蜗牛等害虫咬食茎叶,可选用90%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,或用8%灭蜗灵颗粒剂或10%多聚乙醛颗粒剂每亩1-1.5千克,在晴天傍晚撒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