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,古称安德,简称德,山东省地级市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、黄河下游冲积平原,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,德州市为黄河冲积平原,历史上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,上千次决口,造就了西南高、东北低的地形,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,四季分明、冷热干湿界限明显;行政区域面积1035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579.58万人(2017年底),辖2个区、7个县、2个县级市,市人民政府驻德城区东风东路1566号。
德州是中国太阳城、中国功能糖城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,处于环渤海经济圈、京津冀经济圈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。德州扒鸡、金丝小枣、保店驴肉、德州黑陶等地方特产驰名海内外,其中,德州扒鸡、保店驴肉、乐陵金丝小枣被称为德州三宝。2016年9月,德州入选“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”之一。德州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。
2017年,德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3140.18亿元。
地理环境
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,黄河下游北侧,东经115°45′—117°36′、北纬36°24′25″—38°0′32″之间。北以漳卫新河为界,与河北省沧州市为邻;西以卫运河为界,与河北省衡水市毗连;西南与聊城市接壤;南隔黄河与济南市相望;东临滨州市。德州市为黄河冲积平原,历史上境内曾有两次黄河大迁徙,上千次决口,造就了西南高、东北低的地形。德州市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,四季分明、冷热干湿界限明显,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,夏季炎热多雨,秋季凉爽多晴天,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,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。光照资源丰富。德州市跨省大河主要有黄河、卫运河、漳卫新河;跨市的骨干排涝河道有:徒骇河、德惠新河和马颊河。
经济
2017年,德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3140.18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2016年增长7.3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11.18亿元,增长3.6%,第二产业增加值1498.62亿元,增长6.9%,第三产业增加值1330.38亿元,增长8.6%。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10.0:48.3:41.7调整为9.9:47.7:42.4。人均GDP达到54197元,增长6.8%。2017年,德州市境内财政总收入299.24亿元,比2016年增长12.1%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.47亿元,可比增长6.9%。其中税收收入133.30亿元,可比增长10.3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.1%,非税收入54.17亿元,下降0.6%。民生支出保障有力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0.57亿元,增长8.6%。其中民生支出286.17亿元,增长9.6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.36%,比2016年提高0.7%。住房保障、社会保障和就业、节能环保、交通运输、教育支出分别增长83.5%、17.2%、13.1%、12.2%和4.0%。
交通
德州自古就有“九达天衢”“神京门户”之称,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。历史上德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,是南北文化交流、交通之要地,明成祖定都北京后,一直到19世纪中叶,德州是南方九省(冀、鲁、豫、苏、皖、浙、湘、鄂、赣)通往北京的重要漕运通道。德州是京沪铁路、石德铁路、京沪高铁、石济客运专线和德龙烟铁路等五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,邯济铁路穿越境内的禹城、齐河二县市。有京福高速、青银高速、德衡高速、德滨高速、济聊高速、济乐高速等高速公路,104、105、205、308、309、101、102等国道、省道十九条,京杭大运河穿越辖区140余公里,德商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当中。2006年德州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。
旅游
德州市位于北纬36°24'-38°0'、东经115°45'-117°24'之间,黄河下游北岸,山东省西北部。德州历史悠久。早在旧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、繁衍。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。历史上,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。德州自古就有“九达天衢”、“神京门户”之称,京沪铁路、石德铁路和在建的德龙烟铁路在这里交汇,是山东的北大门,华东、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。